4月的西藏高原寒风凛冽,远处尽是绵连不绝的雪山,一串长长的脚印延伸到海拔近4000米的雪山垭口上。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通信班班长徐响林,望着被积雪掩埋了近一半的线杆满眼焦虑。
“跟着我的脚印走,断点很可能在前面雪崩区,抓紧排查,赶紧抢通。”当天,官兵们紧急受命抢修中断的光缆通信,而线路的第一个断点就在雪崩区。
(资料图片)
作为一名已经服役16年的通信老兵,班长徐响林经历过上百次通信抢修任务。多年来,他和战友们守护着连接墨脱边防一线哨点的多条通信线路。通信光缆贯穿在莽莽雨林和雪山冰峰之间,有时会因为自然灾害受损导致通信中断,通信兵们就需要跋山涉水,穿过高山峡谷去抢通线路。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联通一线哨点的通信突然中断,徐响林接到抢修通知,官兵们又一次紧急出发,执行巡线抢修任务。
经过初步判断,断点的位置大约距离驻地45公里,抢修小分队从海拔1100米的驻地紧急出发,途中要经过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4种自然气候,驻地与抢修点有近3000米的海拔落差。
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后,车辆无法开进,官兵们改用徒步的方式前行。雪山刚才还是在头顶,如今官兵们已经置身茫茫雪海中。
沉重的喘息声,在雪地中显得格外清晰。在齐腰深的积雪里艰难排查1个小时,徐响林判定是雪崩的冲击造成了线缆中断,并且积雪掩埋了线缆断点。他们奋力挥舞铁锹清理积雪,接近线缆时就改用手挖。不多久,线缆周边就形成半人深的雪坑。
找到断点,剥线、切线、熔接、套线、盘线……在寒冷、缺氧的环境下,平时简单的动作此时需要大家合力才能完成。
雪山上寒风呼啸,大家的耳朵被冻得通红,徐响林脱掉手套,用手捏紧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开始作业。
高寒缺氧的条件时刻考验着官兵的身体机能和专业技术。“心急,手不能急,看准,捏紧……”徐响林说完,瞅准孔隙,用指甲捏紧光纤稍微用力一按,光纤准确入槽,合上机盖,开始熔接。然而,徐响林打开盖子,手指一拉,光纤又断开了,第一次熔接失败。
“在雪地里熔接断点,相当于在雪地里做微创手术,低温使装备性能容易受到影响,官兵的手指被冻得僵硬不灵活,容易熔接不牢导致需要多次作业。”徐响林说完,用力地搓了搓手,对着手心哈了哈气,开始第二次尝试。
如此反复多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徐响林和战友完成这处断点的熔接。但此时通信线路依然没有恢复,官兵们还要前往下一个断点处。
通过冰峰雪岭,官兵们又钻入原始森林。行走在茂密的森林中,与刚才的冰雪世界形成截然不同的体验。在密林里寻找断点也非易事,线路中断后有时候会是很明显的“明断”,但也有不明显的“暗断”,非常不容易发现。
列兵王基涛说:“有一次检修,我和班长来回找了200米,太阳都要落山了,就是找不到断点,来回观察很久才发现是一处表皮看似完好但形状折弯的线缆出了问题。”
由于墨脱气候温润多雨,森林中毒虫毒蛇很多,此时葱葱郁郁的原始森林里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开得正艳,官兵们背负着检修器材小心避开草叶尖上的蚂蟥,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密林沼泽中巡线排查。
找到断点,官兵们调试熔接机器,很快就接好断点。线路抢通了,但是徐响林和战友的工作并没有完成,他们还要继续巡线,排查隐患。
穿峡谷、攀绝壁、爬高山、蹚冰河,戍守在墨脱边防,官兵们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流石、山洪、雪崩等自然灾害,每一次抢险巡线路都是对官兵身体、意志的考验。
虽然艰苦、危险,但徐响林非常喜欢自己的通信岗位。在西藏墨脱,虽然各种通信手段早已覆盖,但在远离城镇的众多边防哨点,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通信依然会中断。通信兵们巡修线路,不仅能保障边防部队有效执行各种任务,也能使一线的官兵随时与家人保持通联。
去年春节前,某无人区哨点因大雪导致通信中断,徐响林接到通知,随即带着抢修小分队上山,连续抢修了3天恢复通信。
“当时我心里非常着急,想着一定要在年前将光缆修通,终于在腊月廿九将通信恢复。”说到此,徐响林脸上露出笑容,“边防官兵常说一句话,‘边关有我,请党和人民放心’,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